3月27日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海南自由贸易港D类高层次人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赫做客我校“达成思政”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专题报告会,为全校师生作题为“面面用力 久久为功 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成员单位教师代表以及全校思政专业优师计划生共同参与,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兴军主持。
开场致辞,共启学习之旅
会议伊始,唐兴军院长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向于赫副教授以及所有参会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唐院长强调了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在场教师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积极汲取知识,为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而努力。在唐院长的殷切期望中,本次专题报告会拉开了序幕。
故事为引,传承教育家精神
于赫副教授的讲座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他别出心裁地以“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分享三个故事,生动诠释了如何传承践行教育家精神。从周唐二老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到她自身在教学道路上的探索,再到她学生受教育后绽放的光芒,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教育家精神在不同教育阶段的传递,更让在场教师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场爱的接力。
分享设计,助力教学提升
讲座的第二部分,于赫副教授分享了他的三个优质课设计。从课程理念的构建到教学环节的精心设置,再到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每个设计都蕴含着他对思政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将抽象的思政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知识、提升素养。这些优质课设计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借鉴,拓宽了他们的教学思路。
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教师们纷纷抓住机会,踊跃提问。黄石市教科院教研员马海平提出了两个问题,对于“如何看待议题式教学”的问题,于赫副教授指出,议题式教学要以案例贯穿始终,首先需精准选定案例,其次再构建结构。其次对于“如何培养青年思政教师”这一问题,他认为,内在要让青年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外部则需要完善政策和管理实践机制,对青年教师给予奖励和支持。一位在高中实习学生提问“高中教师如何提升数字素养”,于赫副教授建议可以尝试多种软件,并勇于探索创新。在对于电气学院青年教师、省教创赛二等奖获得者张琪提出“如何准备比赛并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时,他强调丰富的经验积累、研读精品课本、坚守教育初心以及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于赫副教授的回答深入浅出,为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此次“达成思政”教师教学素养提升专题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参会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于赫副教授的精彩分享和深入交流,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更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个人成长以及竞赛准备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相信在这场报告会的激励下,广大教师将以更高的热情和更专业的素养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